首页 师资培训 论文选登 如何指导低年级情感朗读

如何指导低年级情感朗读

【内容提要】

情感朗读作为一种常见的阅读教学方式,它不仅是学生感悟课 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充分挖掘文本中的语言文字,去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调,透视文本的情感焦点,让 孩子们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他们个性的张扬,让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

【关键词】 情感朗读 情感基调 情感焦点 情感共鸣

情感是作者创作的原动力,也是文本的生命力。在课堂中,情感朗读充满着想象,充满着不可言喻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学生只有“入情”,才能将自己的思想融进文本,身临其境,心入其境,把文本的无声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

因此,教师在指导情感朗读时,要引导学生倾听文本释放的信息,捕捉文中“情感焦点”,善于透过字里行间,来挖掘语言的情感因素,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一、解读文本——把握情感基调

文本是教学的起点,是学习的载体。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因素,尊重孩子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正确地解读文本。事实上,每一篇文章都有他的感情基调,在指导朗读时只有立足于文本,尊重文本,与文本真诚对话,才能读出文本中蕴涵的感情基调。

新课程更强调在语文教学中体现人文性,有些课文的主题也随 着改革的步伐向着人文性发展,它们的情感基调有时候也有了多元的解读。作为教师,也不能一味地将参考书上的说法作为课文的价值取向,僵化地强加给学生。如 在指导课文《丑小鸭》的第二段朗读,参考书里写着:“读出丑小鸭的丑”,我觉得这是不太恰当的,因为从课文的插图上看,丑小鸭不但不丑,而且还很可爱。与 其让孩子一味地感悟丑小鸭的丑,不如让孩子透过文本发现美,这也是我们新课程所倡导的人文方向。在教学中,我先让孩子们朗读丑小鸭的样子“他的毛灰灰的, 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然后看着图比较说说其他小鸭的样子,质疑:你觉得丑小鸭丑吗?在我们班级中,几乎没有几个孩子认可丑小鸭是丑的,甚至有不少孩 子说丑小鸭最可爱了!此时我顺势引导:那为什么大家都叫他丑小鸭呢?通过讨论,大家感悟到:丑小鸭其实并不丑,只是和鸭子长得不一样,在其他鸭子的眼中, 他们就认为丑小鸭是丑的。有了对文本感情基调的共识,在指导感情朗读时,孩子们更多是带着同情、怜悯的语气感受着丑小鸭的“怪模怪样”,从而也为下文学习 丑小鸭的遭遇奠定了朗读基础。

学生朗读,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创造 性地解读文本,通过引导、点拨,让学生在角色体验中感悟朗读。在以上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在具体的情境中感悟文本,淡化了丑小鸭的丑,加强了对孩 子的人文教育,更加注重孩子们去发现美,感染美,接受美的熏陶,这未尝不是一种收获!

二、咀嚼文字——透视情感焦点

语文不是无情物,字词句段都是诗。每一篇课文都蕴涵着作者深深的情感,而这种情感的表达又常常隐藏于文字深处,没有咀嚼是很难体会的。

因此,语文教学要想让学生真情流淌,我们在朗读指导中不能 孤立地把情感拎出来,要与理解课文有机结合起来,抓住文中的关键词、重点句细细咀嚼,做到读中感悟,悟中促读。如二年级上册《浅水洼里的小鱼》第一段的教 学中,让孩子们感受到小鱼的痛苦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我把这一段的情感焦点聚集在“蒸”上,先让孩子们理解“蒸”是什么意思?然后让孩子想象小鱼困在 海滩上的情形,让孩子说说透过这个“蒸”,你好像看到了什么?你好像听到了什么?孩子们的眼前立刻浮现出了那一条条奄奄一息的小鱼在做着垂死的挣扎,有的 说:“我好象听到了小鱼在不停地喊救命,我真想去救它们!”有的说:“小鱼们很着急,它们不停地挣扎着,想跳回大海!”还有的说:“我好渴啊,妈妈你在哪 里?”……当孩子们有了自己个性化的情感体验之后,我再引导孩子们朗读文本,小鱼着急、难过、痛苦的情感自然地融入孩子们的心中。此时,孩子们已经不是在 单纯地朗读文本内容,而是在宣泄心中的那一份属于自己的情感。

在朗读指导中,我们应该关注课文的情感焦点,透过焦点来挖掘文章内在的情感,从而激发孩子强烈的情感。透过感情的焦点,一方面可以调动孩子听说读写等多种感官来感悟理解,另一方面也试图让孩子“由人及己”,走进文本,获得真实而又丰富的情感体验,可谓一举两得!

三、叩击语言——寻找情感共鸣

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只有植根于孩子的生活实 践,并为孩子的生活世界服务的教学,才能具有深厚的生命力。低年级的课文比较浅显易懂,有一些内容非常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只要我们运用沉睡在孩子心中的 生活画面和意境,就能激活那潜在的情感因素,使课文语言和学生情感产生共鸣。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启发孩子将生活中已有的表象 再现,将已有的生活经验转移到我们所要指导的语言上来,从而使孩子走进角色,产生亲切的感受,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如指导朗读《可贵的沉默》第一部分对话, 我先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唤起孩子们以往的生活经验:孩子们,你们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吗?在你生日那天,爸爸妈妈是怎么祝贺你的?当孩子们有了丰富的 情感体验,纷纷说着自己如何过生日的,从而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我引导孩子来演一演中文对话,让这个生活情境再现。

但是我们的语文课程强调的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光是让 孩子们轰轰烈烈地读一读,演一演,并不是我们最终的教学目的。我们更应该反复扣击语言,引导孩子根据生活经验,透过文本的字里行间来与文本产生共鸣。于 是,我努力引导他们从文本的语言去挖掘那一份快乐的心情:在孩子们的语言中你体会到他们的快乐了吗?通过反复扣击引导,孩子们体会到文本中一声又一声简短 重复的回答声“知道!”“知道!”“当然祝贺了!”“祝贺的!”那是孩子们快乐的表现,后面跟着的连续感叹号也充分体现了孩子们此刻激动的心情。接着我再 引导学生从表情动作中找一找孩子的快乐,“骄傲”“神气十足”等鲜活的语言文字,一下就跳出来吸引着孩子的眼膜,冲击着着孩子的大脑,将孩子生活情境再一 次融入到文本中。当孩子们的情感与文本有了情感的共鸣,再让孩子们朗读,就读得有滋有味,那么对文本的解读也有新的理解和认识。

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是语文教学的活水源头。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孩子们联系生活来体验和感悟文本中的语言文字,不仅使孩子的朗读能力得以提高,也使孩子的阅读习惯、想象能力都得以提高。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语文教学就应当一往情深,以情感 人。透过“蒙蒙”的语言文字,我们只有用心领悟那字里行间深情厚意,才能感受到文本里跳动着的情感脉搏,才能唤起孩子内心深处与本文的情感共鸣。当朗读拥 有了情感的灵魂,才能真正地引领着孩子的心灵融入文本,去感知、体验、揣摩字里行间的情感。那么语文课堂,也将因此充满生机和魅力!

参考书目:

[1]《基础教育课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2] 汪潮 《教学新理念》 上海:文汇出版社,2003

[3]《小学语文教学》 山西教育出版社


 
登录表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