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师资培训 论文选登 浅谈集体备课

浅谈集体备课

一、集体备课的重要性
  (一)新课标理念的体现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这种学习方式的提出,既是对学生学习的要求,也是对教师备课、教学的要求,而能培养语文教师自主、合作、探究精神的最佳方式就是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中,教师之间相互合作,从集体中获取知识,汲取力量,倡导“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教师之间只有通过集中在一起思考一番,探究一番,有了探究的经验,课堂上就能更有办法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探究。而且,新课标还要求语文课要“有滋有味”,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能让听者如沐春风,使语文课活起来。
  (二)情感体验交流的需要
  若要体现新课标这一理念,就要从教师之间的情感体验交流开始,因为新课改下,语文课程已由“文本课程”向“体验课程”转变。不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成为了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了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新课改要求下的语文课程不再只是单纯的把课文的知识点筛选出来,枯燥的传授给学生;而是通过老师之间先集中交流,因为语文教师中有青年教师、中年教师、也有老年教师,不同年龄段的老师或者同一年龄段的老师之间,对于同一篇文章根据自己不同的阅历经验有不同的感受体验。集体备课时,老师之间可以就所备的课文交流情感体验,再在课堂上与学生在感受和体验中互动、交流,能更好地讨论文章的思想等各方面内容,使学生获得更多语言实践等各方面的情感经验。
  因此,若想更好地引导学生去体验课文的“滋味”,对课文的思想、情感进行更深入的交流、探讨,语文老师之间进行集体备课是必要的。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集体备课是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在集体备课时,每位教师就要根据自己所教班级的具体情况,在中心发言人提供的参考教案的基础上,另外设计一些难易适度的问题。在集体备课时,每位老师也要预想课堂教学中学生会提出些什么要求和问题,老师之间共同商量、交流,做好这些准备就能尽可能地避免一些尴尬的场面,更能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教师本身也要想想自己对教材、学生的掌握情况,还要做些什么准备工作,还有没有自己都不能解决的。如有不能解决的,在集体备课时,提出来讨论解决,在课堂上跟学生讨论时就心里有数了。老师也可以灵活地把这种备课时的讨论形式运用到课堂上,就这个问题插入一场小辩论环节。
  如果语文老师都做到这些,我想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生动,教师既能轻松自如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又不会冠以教案教参的“二传手”美誉了。
  二、集体备课备什么
  语文教师明确语文集体备课的重要性后,下一步就要分析教材,分析该备些什么内容,才能达到集体备课的目的,使学生更感兴趣,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获取最大的信息量。
  (一)备课程资源
  语文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也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要实现新课标这一要求,使学生对语文能学以致用,语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时就要注重对课程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而课程资源不仅仅包括书本、教参、练习册等课堂教学资源,也包括其它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等课外教学资源,还包括每个学生所生活的社区、家庭等环境资源等等。
  语文教师应通过大小语文的沟通交流,把语文课堂教学与社会环境等作为课外教学资源,先“引进来”再“走出去”。归纳起来语文老师在集体备课时可从以下三方面备环境资源:
  1.具有适应学生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需求的教学空间。
  力求让学生得以在各种机会和场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让学生可能在“学中做”。这种教学环境主要在对谈式教学、课堂讨论、研究性学习中创设;这种教学环境的创设,在教师在集体备课时主要应注意的是“小环境”的设计和现场处置,如谈话线索和导向、问题预设和答问应对、合作组织的活动、选题评价、学习方案建议等等。
  2.具有利于学生与周围进行交互作用的场景。
  学生在学习中与各种信息、与他人、与环境进行信息交换、经验共享、协商讨论等交互作用,以加强在对学习内容的意义理解,并在这一基础上更新自己的学习经验,充实自己的学力。这类场景的特点是群体活动、相互协作、资源共享,是通过学习者群体的智慧与思维成果促进学习个体完成意义建构的。语文教学中的这种场景,主要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和社团活动的方式来进行;语文教师在集体备课时就要商讨、交流应该怎样创设这些场景做到恰到好处。
  3.具有提供各种信息资源支持“学习”的情境。
  在学习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各信息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的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料),这些媒体和资料主要的并非考虑教师辅助自己的教学,而是考虑如何用于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学习经验的丰富。在这方面,教师在集体备课时除了讨论怎样安排、引介、设计相关的资源支持外,更多的是要研究如何让学生更好地选择、使用和控制信息资源。在语文教学中,信息资源情境的设置主要应加强的是:学生应获取哪些信息的指导,信息获取渠道的开拓和指引,信息利用方法的辅导。其中信息利用问题最为关键:语文教学的相关资源的来源渠道较为复杂,资源内容有时真伪、良莠混杂,对资源的文化品质高下、雅俗、正误的筛选、判别水平往往决定着资源情境的效应。这就需要老师在集体备课时提出、判别和选择了。
  (二)备课件
  21世纪是一个计算机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各行各业都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信息沟通、交流。教育这一行特别是课堂教学,利用网络资源制作高效精美的课件,是现代教师必须具备的现代教学技能;同时课件是辅助教学的工具、手段。一个好的课件更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以前要用两个课时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有了课件辅助后,一个课时就能完成的很好了。语文教师应该把搜集了的相应的课程资源,通过课件合理有效地制作呈现出来,使课件充分发挥其辅助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备课件时,语文教师要有“大语文”的观念,持有生活处处皆“语文”、社会在在皆与语文课程习得有关的资源眼光。要把在生活化的备课中随时积累的素材性资源,同时结合网络资源灵活地引进课件里。具体做法是老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网上搜寻尽量多而且对教学有用的资料,借鉴一些优秀课件,但绝不能照搬照抄,就算是集体备课时中心发言人制作出来的课件,其他老师也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教学风格和学生的特点爱好来做一些有针对性的修改,才能更好地发挥课件的作用,更能突出自己的教学风格,达到最优的教学效率。总之,教师只有切实领会新课标精神,做到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才能备好课,上好课。而备课虽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教师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又不应拘泥于事先的教学设计,而应该视具体的学情进行综合把握,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
  (三)备知识的呈现形式
  教师在备课时的角色,应该把自己定位成“知识型的参与者”。作为知识型的参与者,教师当然要“备知识”,充分地占有多种资料;还要备“知识的呈现形式”。追求教材内容呈现顺序和形式,可以实施因材施教,大胆处理教材”。同时,老师在集体备课时要强化在言语实践和技能训练中学习和运用相关的语文知识,使语文知识的掌握过程“活动化”、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生活化”、语文知识的价值体现“切身化”、语文知识的意义认同“‘功利’化”、语文知识的习惯经历“趣味化”,以期使语文知识教学长期以来的“应试原料”性质和“死呆”状况得到改变。
  当然,除了这种形式还有其他很多呈现形式也能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的,这就要求老师在集体备课中多想办法,力求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四)备学生的“可能”
  语文教师在集体备课时只备好上述三点是不全面的,因为备课有三要素——“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课标和教材一经确立就相对稳定,所以备学生永远最关键。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新理念,笔者以为,从教学过程的启动阶段——集体备课开始,语文老师除了备知识,备教法,备环境,更要备学生的“可能”。一些老师在集体备课“重教轻学”,教师只重视如何教却忽视了对学生的研究与探索。教师要研究如何运用教法,学生如何运用学法去突出重点、突出难点;同时也要从学生的角度分析、认识可能出现的问题,深入研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才能充分体现新课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在集体备课时,老师一定要一起研究预设学生在学习此课文时由于一些什么因素,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哪种可能,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讨论。
  三、 语文教师如何备进行集体备课
  明确备课的方向是前提,而备课方式的好坏是决定教学质量好坏的关键。在新课改下,语文教师要逐步完善集体备课,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
  (一)集体备课生活化
  新课改下,生活化的备课方式是一个重大的改革。集体备课不单是纯粹备书面上的教案,我们应尽量搜集生活中的对教学有帮助的片段材料等作为备课和教学的素材。教师平时应多看报纸,关注社会热点,舆论,流行文化、潮流,随时搜集资料,为以后所教的课文做好准备,以便扩充学生的知识面,让课堂讨论具一定的深度,广度,不至于只停留于教材上,“照本宣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重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老师在集体备课时也应该走出办公室,走向大自然捕捉生活实景。社会是一个学习语文的大课堂,是一个大语文环境,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形成备课生活化的观念,随时搜索生活中的大语文。这就能为制作课件、教学提供素材,充实课件、课堂的内容。大语文不仅是小语文(即语文课程)的源头,还是小语文的归宿。因此,小语文要以小驭大,就必须开其源、畅其流,使大语文的活水汩汩灌注于小语文。这包括大语文中涌现的具有强大吸引力的语文活动的移植,包括许多与语文相关的研究成果等新观念的吸收,也包括“模拟性语文活动”之外的社会情景中的实际语文活动的开展。社会中的任何一项活动,都不可能脱离语言形式而赤裸裸地存在。当我们走在大街上,抬头可以看到花花绿绿的广告和招牌,那是在学习广告语言和识别文字;听到各种不同风格的广播和流行歌曲,那是在学习广播语言和词曲作品。这样就可以逐步实现“沟通学校内外”的目的,实现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总之,引进“活水”,使小语文处于充盈常新之中,而不拘守、凝固;走出“雷池”,全方位地向生活开放,在大语文中摸爬滚打,突出语文的实践性。这种生活化的备课方式有效地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更能体现新课标“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理念。
  (二)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集体备课
  语文教师要把从生活中备到的与语文有关的实际现象集合起来,在集体备课时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会达到最佳的效果。传统的备课以教师的“教”为中心,为了完成事先设定的教学任务,对课堂中学生提出的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视而不见……长此以往,学生只会被动地跟着教师转,主动性被束缚,创造性被扼杀。新课标提倡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显然,传统的教学观和备课观是不利于培养学生上述品质的,必须改变,而关键是教师要及时转变备课观念、教学观念,从过去的研究“教师怎样教”的问题转变为集体研究“学生怎样学”,钻研教材等问题。所以,老师在新课改下首先也要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集体备课。
  探究是一个围绕“问题”展开的活动,是逐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不同老师的集体备课有不同的要求: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应要求他们在集体备课时注重规范,以锤炼青年教师备课的基本功,而中老年教师就要指导青年教师如何钻研教材;对中老年教师,应要求备课有创意,在教学改革上下功夫,青年教师就要帮助他们一起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利用网络信息备课;对优秀教师,则要求他们重在总结经验,帮助形成教学理念。
  (三)学生应参与集体备课
  由于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语文能力。而语文能力又主要是通过他们的亲历言语实践才能获得,因此,他们是活动的主体。言语实践活动中的言意互转(吸收←→表达),都以学生自我为中心、为归宿,因而他们处于“自主”“自由”的地位,要求教师予以充分的理解与尊重。换言之,学生与教师一样同是课程的研制者,实施者,而且是不可或缺的。学生参与集体备课也是这一理念的体现。
  集体备课不只是教师之间的智慧碰撞,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智慧碰撞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火花。学生活跃的思维可以向老师提出很多点子,老师可以在经验的基础上加上学生的点子使老学的质量更高;而老师成熟的经验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逐渐形成成熟的思维能力,这样就能做到智慧互补的作用。学生也是课程资源的设计者和开发者,在信息化的今天,学生往往拥有着和教师同样甚至更多的信息源,而他们往往也有自己不同于成人的独特的视角。所以语文教师应当积极顺应信息时代的这种变化,把过去教师单向封闭的备课转变为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备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引导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参与备课。这样语文课堂的空间将会更加深广,教学效果也会更佳。课改专家认为,不能把课程仅仅理解为教科书或教师教学的材料,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
  (四)通过试讲完善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不仅仅是语文科组的老师集中在小组备课室里关上门讨论完教案和课件就完事了,集体备课的全过程还包括最后一个环节,那就是中心发言人要先上课试讲,其他老师听课。听课的老师要从试教的中心发言人的教学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再集中提出修正;而对于其优点就要学习借鉴,力求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尽善尽美。试教的中心发言人通过课后评课来改正缺点,积累经验,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语文的集体备课是要通过经验加反思来完善的。

 
登录表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