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师资培训 教育心理学 第十七次华文教育研习班讲座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讲稿

第十七次华文教育研习班讲座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讲稿

第十七次华文教育研习班讲座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讲稿

晋总督导老师   宫玉忠

 

一、高效课堂概述

课堂应该是什么?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

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

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

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

课堂……?

故事分享1:学生记述的一堂语文课; 故事分享2:鸡吃米的故事

 

1、理想状态: 知识的超市(自主性、丰富性、选择性)生命的狂欢(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

何谓高效课堂?就是教师在单位时间空间里,将教学目标最大化和最优化。也就是将新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最大化,最优化。

 

2、基本特点: (1)三高: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

(2)三动:身动、心动、神动

(3)三量:思维量、信息量、训练量

(4)三特点:立体式、快节奏、大容量

(5)三学:肯学、想学、会学

 

3、实现条件: (1)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

(2)要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

(3)要有真挚的情感,充满激情。

这三点是打造高效课堂的保证。

 

4、基本模式(1)时间划分: 10+30+5=45(分钟)

(2)环节划分:预习、展示、测评

(3)六大模块:预习交流、分配任务、合作探究、展现拔高、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温馨提示】教有法而无定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5、三条高压线: (1)预习不充分的课不准上

(2)严禁教师与学生“抢风头”

(3)必须当堂达标测评

 

6、如何评价: (1)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

让学生学会的课才叫好课。让学生会学的老师才叫好老师。

(2)“地心说”与“日心说”:学生是“太阳”,是“主体”。

(3)让学生评价课堂

学生是教师的课堂纪委。

 

7、课堂三看: “三看”:自主程度、合作效度和探究深度

具体是:一看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人数,是100%参与,还是大于或小于100%

二看学生参与的质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态度是否积极认真,情感是否投入,板演书写是否整齐工整,词、句、符号、公式是否正确,等等。

三看学生的预习笔记和纠错本。

 

8、教师作用: 发挥“正能量”作用,杜绝“负效课堂”

鸟枪换炮时代要求教师放弃鸟枪

转变成“同学”、“首席”,寻找“水源”

拒绝任何谎言,真正体现“平等、尊重”

鼓励冒尖,但讲“公德”

 

9、比喻的启示: 传统课堂是教师“抱着”学生走、洋思等课改一类典型均属于教师“牵着”学生走、高效课堂是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走。从“猿”到“类人猿”、到完整的人

关于几个教学的比喻——

“育儿说”:让孩子吃饱吃好,而不能替代孩子吃饭。

“妈妈解放”的启示:在襁褓中的孩子让当妈的最累,只有当孩子可以独立吃饭和行走时,妈妈才意味着得到了解放。

 

10、减少低效课堂行为: (1)课前准备显仓促(2)课堂结构不合理

(3)巡视职责不明确(4)课堂收放欠自如

(5)差生教育无良方(6)以问代灌违教法

(7)情绪波动失常态(8)教辅手段乏实用

(9)示范教学缺实效(10)职责弱化迷方向

 

二、高效课堂模式: 以下列举十大模式——

山东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兖州一中、江苏灌南新知学校、河北围场天卉中学、沈阳立人学校、江西武宁宁达中学、郑州102中学、铜陵铜都双语学校、合肥实验学校。

 

【温馨提示】要模式,但不能模式化,不能胶柱鼓瑟,要做智慧型教师。

 

1、“课改”代名词——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

杜郎口的经验:“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而核心是一个“动”字,围绕“动”千方百计地彰显学生学习的“主权”。

课堂主题:人人参与,个个展示,体验成功,享受快乐。

杜郎口课改的精髓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上,主张能让学生学会的课才是好课,一切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课堂必须体现出“生命的狂欢”。

杜郎口“10+35”模式,即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用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

杜郎口模式,呈现出三个特点,即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杜郎口课堂在结构上有三大模块,即预习、展示、反馈。

杜郎口的课堂展示模块突出六个环节,即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2、领跑高中 领着“改”——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

昌乐二中被外界称为“山东省领跑高中”。昌乐二中从研究学生、重视自学开始,从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里找到出路。在昌乐二中,高考只是教育的副产品,“高考其实就是考人品,考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

“271”模式,即课堂45分钟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

“271”模式还体现在学生的组成划分上:即20%是优秀生,70%是中等生,10%是后进生。271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即2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通过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加上老师的强调、点拨,并通过反复训练才能会的。

每一间教室里都有三个“小组”,一个是行政组,一个是科研组,一个是学习小组,称为学习动车组。

此模式强调“两案并举”,两案即导学案和训练案。导学案要实施“分层要求”——分层学习、分层目标、分层达标、分层训练。

 

3、这里的学生管老师——山东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

山东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注重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带着“?”号进课堂,通过独学(自学)、对学(对子间的合作)、群学(小组间合作探究),形成“!”号,然后再通过展示交流把它新生成的“?”号,最终变成“。”号。

兖州一中的突出亮点是围绕着课堂改革构建“课改文化”。尤其是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和“主体”作用,他们不仅把学习权交给了学生,甚至连学校的管理权也交给了学生。

“循环大课堂”把课分为两截,“35+10”,即“展示+预习”。其中的“三步六段”是课堂的组织形式,前35分钟的课堂展示内容是上节课的后10分钟加课下自主预习的成果,而预习的内容正是下节课将要展示的内容。

导学案是“循环大课堂”的核心要素,一般要具有以下要素:学习目标、学习任务、重点难点、学法指导。做到“四化”: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

导学案一般要在难度、内容和形式上设计分为四个级别:A级为“识记类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时间必须解决;B级为“理解级”,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C级为“应用类”,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D级为“拓展级”,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挂钩。

 

4、不让教师进课堂——江苏灌南新知学校的“自学·交流”模式

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有个别教师的步子总比学生慢半拍,有意无意地成为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障碍”,甚至失去了自己的角色,他们渐渐成为“边缘人”。也有个别教师渐渐跟不上学生学习的节奏,他们的知识半径笼罩不了学生的求知范围。校长徐翔说,那就干脆一改到底,再“偏激”一次,完全把学习的权利和课堂时空还给学生——不准教师进课堂。

 

从提前一天将“学案”发放给学生,新知学校即开始了引导学生自学的过程。把原属于学生的思维权利通过“自学”还给学生,通过“交流”表达自我的权利。

新知学校对学生自学有三个层次的要求:

一是完成学案上老师预设的问题,了解学习文本需要掌握的知识、考查的技能等;

二是要对学案中涉及到的问题进行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对未涉及到的问题要进行补充,丰富完善;

三是敢于否定书本中既成的事实和结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结论。

 

5、这里的学生怕下课——河北围场天卉中学的“大单元教学”模式

天卉中学“临帖”杜郎口而“破帖”形成的“大单元教学”模式,被誉为“当代最先进的课改理念”。

 

学生这样评价:“这种新的课堂,让我感觉学习不再是一件苦差事了。过去怕上课,现在我怕下课。在这种课堂里,不但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胆识和表达能力,现在只要放假一天,我就立刻想回学校。”

 

“天卉文化”最突出的是他们独创的“高效课堂班级文化巡展”。每到周五下午,他们借助各种文艺手段,说学逗唱演,比的正是谁的班级文化更出彩。

“大单元教学”模式具有三大特色:大整合、大迁移、大贯通。其具体表现形式是“三型、六步、一论坛”。

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中,核心是“展示教育”。“预习展示课”环节,先期让学生达到掌握70%-80%的目标,并在小组内部由组长带领,要求每个成员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提升展示课”是对小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展示,通过教师的追问、质疑,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拓展联系更多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达到“提升”的目的;“巩固展示课”则是追求知识的“再生成”,教师要善于利用某些奇思妙想,让有“创见”的学生展示自己的独到思维见解,通过学生“兵练兵”、“兵教兵”、“兵强兵”的过程,达到对知识的再认识和巩固的“目的”。

 

6、立的首先是“人”——辽宁沈阳立人学校整体教学系统和“124”模式

立人学校一直研究如何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高效。

立人首先立的是“人”。立人敢于实现“零作业”,是因为他们早就自信课上发挥了每一分钟的效能,用不着再“堤内损失堤外补”。

立人的课堂教师要“变身”,变教师“讲”为学生“做”,让学生在“做”中思考,主动探究;变教“书”为教“学”,变灌输知识为指导学习方法;变集中精力批改作业为集中精力备课;教师走下讲台参与,学生走上讲台展示;教师下海精选习题,学生上岸探究创新。(陶行知也认为教师要学孙悟空会72变)

 

立人的课堂处理好了三个度,一是活与实;二是动与静;三是收与放。

整体教学系统和“124”模式

整体教学系统包括“整体整合、两案呼应、两型四步”三大板块。

“整体教学”是“三加工”、“三导”循环式的教学过程

一是教师加工知识导图,编制导学案,以图导案

二是教师加工导学案,实施教学,以案导学

三是学生加工学案,理解、应用、归纳总结,形成学习导图,以学导图。

“整体整合”包括整合教材、整体呈现、整体组合、整体包干、整体验收五个方面。

“124”模式,“1”即整合后一节课的教学内容;“2”即自学课和验收课两种课型;“4”即四大教学操作环节:目标明确、指导自学、合作探究、训练验收。

 

7、丑小鸭如何变天鹅——江西武宁宁达中学“自主式开放型课堂”:

江西武宁宁达中学的经验其实就是“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

张项理校长的“名言”是:教育必须完成进化,既然要课改,就绝不做拖着尾巴的“类人猿”。

他说要提高办学质量,就必须在“高效课堂”上做足文章,唯有“课堂”优质,才能真正把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模式里“解救”出来。

他提出“把问题学生当成生病的孩子”这样的育人理念,想方设法激活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努力成为学习的主人。

宁达中学“自主式开放型”课堂在操作上主要为:自学、交流、反馈、巩固拓展。

课堂划分为三个模块:预习、展示、测评。课堂三模块大致按照时间划分为:15(分钟)+25(分钟)+5(分钟)。

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合作单位,每间教室分为9个小组。每个小组依据好、较好、一般三个层次组合,每组6到8人,设立小组长和副组长两名。

预习课围绕的学习目标叫“课堂指南”,“课堂指南”主要由五部分构成:一是学习目标;二是重点、难点;三是学习过程;四是当堂测评;五是拓展提升。

 

8、新技术与新文化高度融合——河南郑州第102中学“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

把杜郎口模式的“预习展示、调节达标、教学探索”通过电子白板技术呈现出来,从而生成了学校具有自主特色的“交互白板环境下的高效课堂”。

这种交互式电子白板,充分发挥了计算机、投影、音响、实物展台和校园网络等多媒体设备的功能,推进了新课程理念下新的课堂模式,师生的交互合作成为一种常态和现实。人机互动、师生互动、远程互动成为现实。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模式由“预习、展示、调节、达标”四个环节组成。

学生们把预习好的导学案及课堂展示的内容课前上传,板书、展示、表演、提升,上课时不用忙着记笔记和在黑板上临时书写,挤出的大量时间可以用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借助白板的快捷、方便,展示过程可以十分紧凑、高效,而且交互式电子白板还有储存、记忆功能,自由调用,学生巩固和反馈也变得十分方便快捷。

每个班级的电子白板还依托网络充分联通,“班班通”,每一节课后,包括老师的课件,学生的解答过程、修改过程,教师的讲解圈注等都可以储存下来,自动上传至校园网络,供全体师生调阅、反馈、总结、互动。

网络环境下的课堂主要依托交互式电子白板,推进新课程理念下新的课堂模式,使师生的交互合作成为一种常态和现实,人机互动、师生互动、远程互动成为现实。

云课堂。

 

9、安徽课改的“小岗村”——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的“五环大课堂”

铜陵铜都双语学校校长盛国有给改革确立了16个字:立足校本,自主构建,经营课堂,内涵发展。

建构“三模五环六度”课堂运行机制,其中“自学指导”、“互动策略”、“展示方案”三大课堂核心元素的设计,将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化为高效课堂的实际生产力;自研课、展示课、训练课、培辅课、反思课等五种课型架构成“五环大课堂”。

“三模五环六度”模式在操作上,“结构”和“方法”是两大原点。

“三模”是指“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三大导学模块;

“五环”是指导学流程中要经历“自研自探——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质疑评价——总结归纳”五大环节;

“六度”是要求教师导学设计及课堂操作过程中要重视学习目标的准确度、自学指导的明晰度、合作学习的参与度、展示提升的精彩度、拓展延伸的合适度、当堂反馈的有效度。

 

10、安徽省合肥市实验学校

“安徽省特色示范学校”

本土教育家何炳章先生穷二十几年的心血结晶——自育自学

合肥实验学校是安徽省唯一一所集小、初、高基础教育一体化、特区式、未来型学校教育新模式的整体改革实验学校。

学风为:会自育、会自学、会创造;

教风为:教活书、育真人;

校风为:师生合作,爱满校园;

工作作风为:善引导,会服务。

“做集体的主人、做时间的主人、做学习的主人、做评价的主人”实践,构建学生会自育、会自学的日常活动模式

引导学生会自育、会自学的“引导自学型”课堂结构模式;

 

三、构建高效课堂

教学目标 简明清晰

教学内容 简约集中

教学环节 简洁自然

教学手段 简捷便利

教学语言 简要严谨

那么,如何构建高效的华文课堂呢?

本人试图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手段、教学语言等方面加以简述。

一、教学目标要简明清晰

简单教华文, 首先要明确目标。教学目标是引领学生发展的 “最高基准点”,它对课堂教学起着统率和整合的作用。有效的课堂教学, 在目标的设计上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状态, 又要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如果目标过多, 面面俱到, 反而会心中无目标, 一面都不到。“伤其十指, 不如断其一指。”就是这个道理。因此, 教师要抓华文学习的大目标, 紧紧围绕“华文素养的综合提高”, 发展学生的语言, 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汉语( 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的能力,具体地说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听话、说话、阅读、作文六项能力。涉及到具体的课文, 则需要教师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 根据文本的表达形式和人文意蕴, 正确处理“三维目标”的落实, 确立相对集中的、切合小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目标。

如老舍的《养花》一文的教学目标就可这样设定: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如, “置之不理”、“自生自灭”、“乐趣”等; 并用 “不是……就是……”, “要是……就……”等关联词造句。2.联系具体语境, 感受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 有笑有泪,有花有果, 有香有色。既要劳动, 又长见识, 这就是养花的乐趣。3.享受老舍大作家语言的特有风格, 积累语言, 背诵特色语段, 如第二、三、四等自然段。这样的目标设定简明、清晰、具体, 让人一目了然;且这样的目标不是对教师的教学行为的描述, 而是对学生学习结果———能够达到的基本目标的描述, 用 “理解”、“感受”、“学习”、“认识”等词, 体现了学生是学习行为的主体。在教学时, 紧紧围绕上述目标展开教学, 做到有的放矢, 目标就能高效实现。当然, 一篇课文是一个综合载体, 不是字词句的简单相加, 而是一个由多种因素构成的有机的整体。听说读写训练也不是截然分开的, 而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因此, 我们不能以一条条的具体目标来肢解课文内容, 割裂听说读写训练, 把语文教学目标简单化、机械化。各项具体目标的达成, 一定要服从于华文教学的整体。这样, 才能促进华文课堂的高效。

二、教学内容要简约集中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个常数, 是有限的, 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因此,选择学习的内容, 特别是关乎学生终身受用的“核心知识”, 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研读, 发现那些为学生真正所需要的、终身有用的“核心知识”, 以充分发挥教材的华文教学价值, 这是华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我们必须用教材教, 而不是教教材。可很多老师, 面对一篇课文,往往无所适从, 不知道要教什么内容, 看看这段, 好; 看看那段, 也好! 于是从头到尾, 蜻蜓点水地将课文过一遍, 教学目标多而杂。甚至有的教师还没让学生学会教材内容, 却大量地学习相关拓展性的内容, 本末倒置。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把握文本的特点, 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正如王荣生老师所指出的, 确定教学的内容, 往往比怎么教还重要。

为此, 作为华文教师, 要知道一堂课彻底解决一两个学生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 真正给学生留下点东西, 远比浮光掠影、蜻蜓点水、隔靴搔痒的教学要有效得多。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学会放弃, 放弃那些与学生发展无紧密联系的内容。其实, 这并非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做法, 而是根据学生语言发展的需求,为实现教学实效、价值最大化, 在分清主次、权衡利弊得失的基础上, 而作出的选择和决断。

如一位老师在教《赶花》一文,针对此文篇幅长, 如何长文短教, 让学生学得轻松, 学有所得? 他就要根据行文特点, 敢舍敢弃, 舍弃有度。教学时, 在初读课文后, 就可以中心句———“原来养蜂人的生活竟是这样的艰辛, 而又这样的充满诗情画意! ”为基点进行辐射: ①请大家快速跳读课文, 抓住文中最能真切理解、感受“养蜂人生活艰辛”情景的三个四字词语。②在学生找到“千里迢迢、天南海北、马不停蹄”三个词语后, 再引导学生用这三个词语连起来描述一下养蜂工繁忙、艰苦的景象。③学生充分利用文本练说、评价。从而知道: 养蜂人千里迢迢路途远———何其远; 天南海北足迹广———何其广; 马不停蹄赶花忙———何其忙。④养蜂人的生活是如此艰辛, 可是作者却认为他们的生活诗情画意。这是为什么呢? 再让学生展开研讨———从花的颜色、芬芳感受, 得出: 诗情画意———花中来; 从劳动创造的成果感受甘甜, 得出: 诗情画意———果中来; 从与蜜蜂这样的小生灵一起生活一起劳作, 其乐融融,得出: 诗情画意———蜂中来。

一节课四十分钟的时间, 把如此长篇幅的《赶花》一文, 经过科学的、合理的裁剪、舍弃, 学生倒学得兴致盎然, 在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基础上, 还深深地感受了养蜂人生活的艰辛与诗情画意。

更值得一提的是: 这样的教学真正做到了以文本为载体, 把阅读课真正演绎成学生语言实践的场所。

三、教学环节要简洁自然

看一节课是否高效, 还得看教学环节的设计。如果设计的教学流程是 “线性”的, 那么这样的课堂往往是死水一潭。因为线性程序难以包容课堂教学的复杂多变。一问只有一答, 一项任务只有一种努力的方向; 且哪个问题先问, 哪个问题后问, 都做了“精确”的设计, 和流水线操作没有两样。这样的教学环节设计,从客观上抑制了课堂“生成”的可能。因此, 我们要倡导“非线性”的“版块设计”。这种教学设计是分支式的, 一问有多答,一项任务可能出现不同的努力方向和解决路径。这样的版块设计, 就为精彩的生成提供了无限可能。其实, 真正的好课主要教学环节往往只有几步, 着重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 读写说悟, 实实在在地体会揣摩语言文字, 并自自然然地融汇在几个便教利学的听说读写板块之中。

《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 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 吴王决定攻打楚国并不准别人来劝阻。千钧一发之际, 一位少年巧妙地用 “螳螂捕蝉”的故事劝说吴王, 使他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在教《螳螂捕蝉》时, 并没有“循规蹈矩”逐段教学, 也没有“人文精神”纠缠不清, 而是从学生阅读心理出发, 根据教材本身特点, 大胆地重组教学内容, 一节课就那么几个教学环节, 十分简洁, 却又“针针见血”, 把教学重难点一一落实解决: 1.默写四组词语( 分别是: ①蝉、悠闲、自由自在; ②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 ③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④侍奉吴王的少年、拿着弹弓、瞄准。),然后听老师讲“螳螂捕蝉”的故事并进行复述, 最好能用上默写的几组词语; 2.完整地读课文,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恍然大悟”的意思, 学生质疑后讨论一个问题: 那个少年为什么不在大庭广众之下对吴王讲这个故事? 由此感悟到少年是在智劝; 3.课文表演, 先练读对话, 再每个人就当时情境写台词, 两位学生上台做“吴王”和“少年”, 其他人做导演。

整个课堂教学, 环节安排新颖独特,虽然改变了课文的“序”, 但以发展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为主线, 科学合理地安排了听、说、读、写、思等实践活动,特别是匠心独具地把朗读、感悟、想象、复述等整合成几个生动活泼的板块, 使学生在层次分明的实践中得到了全面的训练和整体的发展, 真正达到了以简驭繁、以一当十、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教学手段要简捷便利

我们所讲的教学手段要简捷有效,是指精心设计教具, 使其发挥最佳的功效, 并且在最佳的时机使用它们。教具运用的时机恰当与否,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学的效果。当前, 特别是设备落后的学校,不要一味追求现代化教具的运用, 千万不能忽视了传统的教具在教学中的作用。其实, 只要我们去精心设计, 合理使用, 那些小黑板、图片、小卡片仍能在教学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其实,学习华文, 应当充分遵循华文语言的特点和学习规律。形象性, 是中国汉语的一大特点, 让孩子们以形象的方式去掌握华语, 应该是我们的华语学习的基本规律。适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很大程度帮助学生学习华文,鼓励多用。但这还要把握好尺度,现代教育技术反而会阻碍学生学习华文, 过度使用, 甚至会封杀学生的想象,让他们的思维不再灵动, 想象的翅膀被无情地折断。

曾记得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学生正在默读, 品味作者描绘大榕树这一段, “……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 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正当学生深深地被这段话吸引, 并开始与文本接触、潜心会文时, 教师却不识实务地出示了多媒体, 展示了榕树的四幅画面, 并让学生讨论。

无疑, 这样的媒体画面的直观展示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干扰了学生与语言文字的直接对话与交流。教师只让学生与画面对话, 充其量是看图说话而已, 随着教师变换各种图片, 学生成了来去匆匆的看客, 而对文本的解读则成了名副其实的过客。本人认为, 我们的华文课堂有时候真的应该“静”下来, 让学生静静地与文本对话, 静静地揣摩语言,静静地思考想象。这样做, 或许会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华文的最大魅力在于语言文字, 它本来就是朴朴素素, 实实在在的, 不一定需要花大手笔, 也不一定要用大制作、大投入, 变化各种手段硬给它身上附加许多东西, 应该让它保持原貌,回到原来的位置上, 使教学的目标自然实现。

五、教学语言要简要严谨

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摒弃那些 “我问你答、我说你听、我教你学”的旧式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用语, 更强调用亲切、真诚的态度与学生平等相处, 热情洋溢地激励学生的积极性, 帮助学生建立信心, 动员学生投入到听、说、读、写、问、悟的学习过程中去。在这过程中有更多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可当下的语文课堂, 却充斥着大段大段教师精心设计的导语和过渡语, 语言华丽而煽情,让学生听得云里雾里。大教育家孔子主张说话“辞达而已矣”。华文教师的课堂语言也应讲求“辞达”, 还要讲求“精约”。就是精约辞达, 即精讲, 即讲得又少又好, 少与好的标准就是“达”。语言上的精讲就是在课堂上不说空话, 不讲套话和闲话, 用精心设计、反复提炼的课堂语言, 变深奥为浅显, 既准确又概括。

曾看到魏书生老师的一个课堂实录:

师: 同学们看课后“思考和练习”第三题, 学习什么是细节描写, 一个问号, 要快想不讨论。回答时先把问题说一遍。

生: ……

师: 同学们再仔细体会一下细节描写的作用。先看一看细节描写, 想一想有什么作用。

生: ……

师: 细节描写的作用是生动、形象地刻画人物性格, 写出来的人有血, 有肉,以便使文章的中心更突出。所谓细节描写就是人物细微动作的描写。

师: 同学们要记住什么叫细节描写和它的作用。现在大家把它再说一遍。

生: ( 齐说什么叫细节描写和它的作用)

师: 同学们再把刚才说的内容写下来, 快速写下来。

生: ( 齐写)

师: 我们掌握了什么叫细节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的知识。下面我们练习一下。我先读一段文字, 大家注意听, 哪部分是细节描写? 表现了什么?

师: ( 读《范进中举》节选) 同学们听两遍, 讨论一下, 然后回答。

生: ……

师: 答得比较正确, 我没什么补充的了。我再给同学们读一段, 大家分析一下。

师: ( 读长篇小说《红岩》中的一段)回答时先举出哪些是细节描写, 然后分析刻画了什么。

生: ……

师: 大家必须记住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的细微动作的描写, 用这种写法来刻画人物性格。咱们试一试, 分组写一段细节描写的文字。第一组写放学, 收拾书包; 第二组写栽花; 第三组写擦玻璃。每个题写两个不同性格的人。

生: ( 写细节描写的文字)

师: 好, 每组找两名同学读一下自己写的短文。

生: ……

以上是魏老师的课堂实录。魏老师似乎既无激情, 又无睿智, 有的尽是朴实和简洁。不过, 我们可以从师生的会话中, 隐约体会到教师教学风格的干脆利落, 教学过程的快节奏和高效率。这样的教学过程向我们展现了魏老师课堂教学中学生充实、丰富和活跃的言语活动, 展现了老师以少而精的语言逐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 由此及彼, 进行了扎扎实实的听、说、读、写的训练。这样的课堂, 除去了一切不必要的繁文缛节, 省去了不必要的言说, 如同秋天的天空一样明净, 让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四、构建高效课堂的经典细节

1、用心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

直呼其名相对于不指名道姓课堂效果会更好,把所授班级的学生座次表写出来,上课时放在讲桌上,这样做,有助于记住学生的名字,尽快地了解每个学生。(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

教师上课时能熟记并且随时叫出学生的名字,学生就会感到获得了尊重,自然对教师产生了信任感、亲切感,这种情况下的教学效果往往会更好。

2、课前要“胸有成竹”

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哪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哪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著名特级教师徐斌)

教师唯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才会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才会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才会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

3、巧用课前三分钟

老师要提前进教室,便于作好课前准备,同时也可以提醒学生安静下来。千万不要不管班级里怎么样乱七八糟,傻乎乎地开始上课,那样,你很难把课上下去。(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

老师提前进教室,便于作好课前准备,了解学生的情况,稳定学生的情绪,联络师生情感……有效提高课堂的效率。

课间休息结束了,一节课开始了,老师应该尽快地让孩子静下来,兴致勃勃地迎接“智力体操”的开始。老师应该具备这种创设最佳的教学环境的本领,有效地用好上课的前三分钟,使学生对本堂课所要学习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将学习变成一种自我需要。(著名特级教师李烈)

有效地用好上课的前三分钟,使学生对本堂课所要学习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将学习变成一种自我需要。

4、第一印象很重要

第一节课,如果开头的一段话热情洋溢;板书的第一个字让学生为之赞叹;第一次朗读让学生为之感动;用丰富的表情和机灵的眼神吸引住学生;得体的幽默让孩子笑起来;充满爱意的一次抚摸让学生感到亲切;教学方法的变化让学生感到有趣,那么,你就成功了。如果这样,而且今后也不懈怠,我敢说,你绝对成功了。(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

教师的第一节课,应该是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培养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学生的兴趣有了,教师以后的教学就会顺畅些、圆满些。

5、上课时要充满激情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教师上课的激情就是那山中“仙”、水中“龙”。没有了对教育的热爱,任你教师用再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也只是徒具其形,任你教师用再华美的语言,再动听的语调上课,也不会打动学生的心灵,震撼学生的灵魂。是否可以打个这样的比方:如果说你的激情是平和宁静的,那你的激情就像春日里的阳光,温暖无香,十分适宜禾苗的成长;如果说你是奔腾豪放型的,那你的激情就像夏日里的幕雨,沁人心脾——适宜禾苗成熟。因此,只要热爱孩子,你的平静平和中藏着的只不过是含蓄的激情——你同样会对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爱好产生欣赏,你也会把幽默带进课堂,你还会显得有人情味,更会细心、耐心……所有这些,为课堂气氛奠定的是深沉的激情曲。(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

 

教师上课要充满激情,富有激情的课堂能激起学生渴求知识、努力学习的激情,从而有效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阳光教师!

6、要了解你的学生

你了解了学生,就会体谅学生的苦衷;你更善良了,就会被学生从心底里接受,你就握着一把钥匙,一把让学生学业成功,也让你自己事业成功的钥匙。(著名高级教师郑杰)。

给学生自由的空间。每一位学生都有与众不同的兴趣、特长,尊重了孩子的个性、特长,就意味着为孩子提供了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就意味着孩子的精神生命能够自由呼吸。(著名特级教师李希贵)给学生一个期望。

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抱有期望,并把这种期望付诸思想教育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些学生常常会如教师所期望的那样不断进步。(著名特级教师李元功)

孩子的潜力是很大的,教师充满深情的眼神、笑貌,给孩子赞扬、肯定,滋润学生的心田,焕发他们的自尊、自信、自爱、自强,激荡起孩子幸福、欢乐、奋发、向上的激情,他们会显得特别活泼、开朗,与老师的感情也会特别相融,自然生发求知欲望。孩子一旦老师有约定,被老师寄托了期望,在他的身上就会产生“皮格马利翁效应”,他们的智力、情感、甚至个性都能顺利成长,学生个个都可雕琢的神话就变成了现实。(著名特级教师詹明道)

7、课堂要立规矩

儿童的天性是好动、好说、好问,有人一刻也坐不住,低年级的儿童不懂什么叫“权威”,什么叫“尊重”,什么叫“民主”,所以一定要给他们立规矩。是规矩,就要和学生约法三章——上课应该怎样做,不能怎样做,违反了,老师要怎样处分等。(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

积极、向上、有序的课堂规则,会使师生之间目标一致,形成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和进取心。

课堂管理要管放有度。要像孔子说的那样:做到“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爱而不宠”就要求严之有情、严慈相济。

8、适度的惩罚是必要的

表扬和批评要适度

应该以表扬为主,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上进心和自尊心,从而产生一种积极进取的动力。特别是当孩子犯了错误,在严厉批评的同时,还要鼓励孩子,肯定它的积极因素,增强孩子克服困难、改正错误的信心和勇气。

惩罚,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要的惩罚,是让一个人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营养剂。孩子从小在一片赞扬中成长,固然对树立信心有好处,但是一个人如果没有受到过惩罚,他也会禁不起挫折,不能敢于承担责任。在孩子犯错的情况下,对其进行适当的惩罚是必要的,但一定要在尊重孩子人格、维护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进行。

教师适当地惩罚学生不是害学生,而是爱他们,孩子需要成功,同时也需要失败的磨砺,要让他们从失败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9、放宽胸怀,学会等待

一个孩子的转变和成长需要一个过程,期待学生的成功要有耐心、有信心,教师要善于等待,善于寻找和挖掘孩子的闪光点。(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

教师放开胸怀,学会等待,不是消极的无所作为,而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心灵召唤,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自由、全面地发展。

教师要有慧心、恒心和耐心。

对于学困生,说来我的做法也简单,首先就是要有爱心和恒心。(著名特级教师王凌)

一个孩子的转变和成长需要一个过程,期待学生的成功要有耐心、有信心,教师要善于等待,善于寻找和挖掘孩子的闪光点。

龙应台:孩子不要急,慢慢来。

10、用心呵护课堂秩序

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实施和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师必须有稳定的课堂秩序,把握课堂的走向,处理好学生与教学的关系。(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

建立完善的课堂秩序,有效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上来,把花费在维持纪律上的时间减少到最低限度,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

 

课堂的每一天都应该是新的,教师不但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而且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让课堂充满勃勃生机。

教师不能 “老”,经验固然可贵,但课堂上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都是“新”的,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教育教学的每一天都应该是新的,教学需要创新,创新能给课堂注入活力,创造奇迹。(著名特级教师薄俊生)

 

结语:只要我们抓住华文的根本, 摒弃浮躁, 沉下来读书, 静下来反思, 汲取传统文化教学的精华, 综合新的理念, 增加自己的底蕴, 简简单单教华文, 定能让我们走进高效的华文课堂, 定会让我们走进华文教学的新天地。

 

学生喜欢你,“效”在其中矣  ——与各位老师共勉

 

努力让学生喜欢你的华文

努力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堂

努力让学生喜欢你的为人

 

 
登录表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