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师资培训 论文选登 培养华语思维能力 提高华语交际水平

培养华语思维能力 提高华语交际水平

培养华语思维能力   提高华语交际水平

马东臣

    一、问题的提出

    l、培养学生的华语思维能力是基于《华语教学大纲》的根本要求。

    菲律宾华校针对以菲语为第一语言的中小学生开设华语课,契合了菲华社会的实际,也顺应了时代对华语教学的需要。那么,我们开设华语课,进行华语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呢?侨中学院和华教中心制定的《华语教学大纲》中做了这样的界定:“通过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使用华语交际的能力;通过学习语言,了解中华文化,以促进菲中文化的融合。”要实现培养学生使用华语交际的能力这样一个目标,忽视华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很难做到的。因为华语交际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它是一个听与说方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大纲》在教法要求的章节里,则进一步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懂’是训练的基础,‘熟’是训练的标准,‘用’是训练的目的。”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华语交际水平,达到学以致“用”这样一个目的,就不能只靠死板的记忆,就必须依赖思维的积极参与,将课本知识还原于生活。

    华教中心副主席沈文先生在《华语课堂教学的操练》中谈到:“课堂教学要交际化,要把教材中的课文比拟为贴近生活的交际场景,把课室比拟为交际场所,让学习者在教师设置的语境中进行交际,培养学生能在现实生活中准确地得体地使用所学到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进行交际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语言操练的同时,理应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此,《华语教学大纲》教法要求里特别强调:“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少用菲语和闽南语,使学生逐渐养成直接用华语思维的习惯。”

    综上所述,注重培养学生的华语思维能力,不是额外附加在华语教学中的一项新的任务,而是我们切实提高学生华语交际水平的一条必由之路,是《华语教学大纲》的根本要求。

    2、培养学生的华语思维能力是源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理性思辨。

    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的思维工具。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思维是无声的语言,思想只是自己对自己说话。前苏联思想家列宁认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德国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是一张纸的正面和反面。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对语文教学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在谈到作文修改时他曾说,我们修改学生的作文,表面上看来是在帮学生修改语言、文字,实质上是在帮助学生修改他的思维.因此我们说,语言精密化、完善化的过程也就是思维精密化、完善化的过程。人类的语言和思维都有一个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从幼儿到成人,每个人的语言和思维也有一个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语言和思维互相伴随,紧密相连,形成一种难解难分的状态。因此,提高华语交际水平,必须注重华语思维能力的培养。

    3、培养学生华语思维能力来自于学生华语交际现状的分析与考量。

前不久,我有机会参加了华语等级测试的阅卷工作,发现许多学生因缺乏华语思维能力而将题答错的现象。

如,将“城外   一片   柳树林   是   马尼拉   绿色的”

写成“一片绿色的柳树林是城外的马尼拉。”

再如,选择关联词语“不但…而且…:因为…所以…;虽然…却…”将“风筝很大很长。风筝要好几个人拉着。”连成一个长句。

结果许多学生写为:“虽然风筝很大很长,风筝却要好几个人拉着。

 在与学生交往中也常会出现一些有趣的现象。有一次,一位学生问她年轻的华语老师:“老师,你几岁了?那么老了还没有男朋友?”显然,学生的对话缺乏思维的参与,缺少文化的含量,不懂得如何准确得体地使用所学到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进行交际。

二、方法与措施

l、要以词汇、语法点的学习为凭借。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法是组词成句的规则,因此词汇和语法的学习是掌握一种语言的基础。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构词方法和语法规则,反映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如在澳大利亚土著居民的语言中没有相当于“树”、“鱼”、“鸟”这样的概括词,但他们对每一种鱼如鲷鱼、鲈鱼、鲻鱼却分得很清楚。他们没有表现硬的、软的、热的、冷的、圆的、短的等性质的词,为了表示“硬”,就说“像石头一样”,表示“长的”就说“像大腿”,“圆的”就说“像月亮”,“像球一样”等等。这说明这些土著居民还缺乏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与澳大利亚土著居民不同的是,中国早在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就有了“牛”这个表示概括的总称。中国古人在给事物命名时常常在事物的外在特征上讲行类比。如人的头顶叫做“颠”,山的顶部叫做“巅”,两字语音相同,字形不同,其词源结构是“物体的顶部”。由于人的目上的毛叫做“眉”,因而房屋的横梁、门框上的横木、屋檐口椽端的横板都叫“楣”,水边水草相交处为“湄”,三词的词源结构是“濒临某一空明之所”。这种现象在现代仍然存在。如“线”,本指丝、麻或棉纺成的细绳,可是现在也用来指铁路、公路(如京广线、哈黑线)、金属导线(电线),以及想象中的“线”(如航空、航海中的路线)。

    在语序的排列上,华语与英语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别,如“我来自中国山东济宁”,用英语表述为“I  came  from Jining, Shandong,China”。  再如当别人称赞你时,中国人常常这样回答:“哪里,哪里。”而欧美国家的人会直接回答:“Thank you!”不同的交际语言,反映着不同的思维方式,折射出不同的文化背景。

    《华语教学大纲》分类归纳的中小学应该掌握的词汇粗略统计有4750词汇。在语法方面,小学应掌握的语法项目是126个,中学生应掌握的语法项目是216个项。包括词、词组、句子成分各种类型。这套教材的编者希望老师们以词汇、语法点的教学为凭借,通过对词汇、语法点的理解、积累和运用,有意识的运用词语搭配、替换练习等方式来拓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语言词汇,并将所学应用于教师所创设的情景之中,才能够最终实现不断提高学生的华语交际水平的目的。例如侨中学院的吴颂彬老师在词语教学中善于将词语与短语、句子相结合,在学习词语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发展语言。培德中学的黄思华老师在语法课上善于将语法点与生活相结合,在实际应用中学习语言,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要以课堂教学操练为手段。

(l)坚定信念,走第二语言教学的路子。

    菲律宾的华语教学应走向何方?这是许多老师非常关注的问题,我个人认为,走第二语言教学的路子是正确的。应当说走第二语言教学的路子是华语教学总结大量实践经验基础上的理性思考,是经历了痛苦教训后的务实选择。菲律宾不同于中国,有那样一种得天独厚的语言环境,许多孩子在上学前就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就已经能讲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就已经能用生活用语进行基本的交际,而对于这一点,菲律宾的孩子很难做到,有些孩子就是上了中学连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都说不清楚。所以走第二语言教学的路子,提倡精讲多练,提倡听说领先,读写跟上,是符合教与学的实际。

    (2)明确目标,注意目标设计的综合性与层次性。

综合性:从华语教学这样一个大的方面来讲,华语教学应当具有怎样的教学目标?我想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语言的目标;二是方法的目标:三是情感态度的目标。应当形成三维一体的华语教学综合性的目标。

语言的目标是华语教学最重要的一个目标,包括听、说、读、写。只有这一个目标是不全面的,我们还要重视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目标的培养。华语学习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学会学习。授入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华语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长处和点滴进步进行评价、引导,使学生保持积极、持久的情感体验。要多鼓励少批评,不断激发学生对华语学习的热爱,对中华文化的向往。方法与情感、态度的目标要渗透在华语学习的过程之中,努力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层次性:主要是从一个年段、一课书、一堂课的教学来看,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层次性。

    有一次我去小三一个班听课,问到这个阶段华语教学应达到一个什么样的要求,结果老师一问摇头三不知。作为一名华语教师,不仅应该了解华语教学的整体目标,还要明确华语教学的阶段目标,同时又要把握好一课书、一节课的具体目标。备课要在了解大纲、了解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

    (3)精讲多练,注重方法的多样性和实效性。

    精讲,不是面面俱到,而讲在重点处,讲在难点处,在学生疑问处,讲在学生常出错误处;多练,一定要有足够的时间,足够的次数做保障,要注意面向全体。无论是精讲还是多练,都要注重方法的多样性和实效性。

    精讲,能让学生讲则放手让学生讲,学生讲不了的可由老师讲,老师讲不清楚的可借助实物、挂图或投影来演示。多练,即要重视机械操练又要加强意义操练,努力做到机械操练不机械,意义操练要有意义,使语言与思维得到同步发展。

    教师要创设情境,将游戏引入课堂,将竞争引入课堂。要注重内容的迁移,能力的培养,方法的指导。多练,形式多样但要务实,要以读为本,以练为本。

    (4)读思结合,逐步加大课堂教学中的思维含量。

    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华语教学要不断加大课堂教学中的思维含量,词汇、语法的教学要在“用”上下功夫,要加强意义操练,要加强思维的参与。课文的教学要重视对内容的理解、段落的概括、成段表达能力的培养。要将华语思维能力的培养渗透在以上教学环节之中,从而促进学生华语交际水平的提高.

    3、要以中华文化的熏陶为依托。

    语言的背后是文化。任何语言的形成与发展,无不深深打下民族文化的烙印,华语也不例外。文化中包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语言特点,体现在华语教材的一篇篇课文之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华语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是华语课程最重要的一个属性,华语课程的人文性必须通过语言学习和语言实践来体现,在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去陶冶情操,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文化因素,创造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如课本剧、作品展、朗诵会等),在活动中启迪思维,在活动中学习交际,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要重视课文教学,课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词、语法),提供了他人思维、语言交际的范例,应继续加深对课文教学的研究。

    有条件的学校要加强说话和阅读课的教学,把华语课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说话和阅读课的教学之中去,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交际和阅读水平,从而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

    4、要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源泉。

    (1)善于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文化素养。要通过参加教学年会、去大陆进修、开展校本教研等各种途径,不断提高华语教学的理论水平,要通过阅读华文报刊、书籍,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为进行华语教学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2)敢于创新,不断探索华语课堂教学的新思维、新方法。

    目前,我们已经摸索出了华语课词语教学、课文教学的基本模式,对阅读课的结构也做了一些尝试,但听力、写作课还没有拿出可供讨论、学习的课型,这就需要老师们敢于创新,不断探索华语课堂教学的新思维、新方法,使华语教学的课型更丰富、更完善。

    (3)勤于总结,不断积累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许多教育家都是教师出身,并一直工作在教学的一线,他们敢于创新,勤于总结,从一位位普通教师一步一步成长为著名的教育家,成为每一位教师学习的榜样。如:前苏联的赞可夫,中国当代的斯霞、于漪、李吉林等。老师们可以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总结经验,改进华语教学。

    (4)乐于交流,不断扩大课堂教学的研究成果。

    教师应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教学观摩活动,拿出自己宝贵的经验,分享成果,分享快乐,资源共享,不断提高全菲华校华语教学的整体水平,华语教学任重而道远,相信有了全菲华语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辛勤耕耘,菲律宾华语教学的明天必将硕果累累,香飘满园!

 

 
登录表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