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华文化 中国文化常识 备课资料——《汉乐府》竹林七贤“嵇康”

备课资料——《汉乐府》竹林七贤“嵇康”

绝世乐才留一歌

嵇康(公元223—263年),字叔夜,他是三国时期魏末的名士,有一副不同寻常的怪脾气。

在生活上,他很怪诞,放任随便,毫不注意仪容、讲究身份。嵇康本是曹操的曾孙女婿,迁郎中,又拜为中散大夫,故又有嵇中散之称。按理说,社会地位和名望都不低,可是他却把自己弄得很邋遢。他的头发胡子都留得很长,身上甚至长了虱子。他还有一个奇怪的癖好,就是打铁。当他赤着膊,抡着大锤,汗流浃背地把通红的铁块打成各种器具的时候,你简直看不出这是一位皇帝的姻亲、才学盖世的学者。

嵇康不但诗、散文写得好,还是一位业余音乐家,对于音乐,有着极为广阔的知识。他既是音乐理论家,又是作曲家、演奏家。他擅长弹琴,他所弹的《广陵散》声调绝伦。但是,他虽然创作了不少琴曲,但却很少有歌诗的制作或演唱。他的入乐歌诗,见于《乐府诗集》的仅《秋胡行》(瑟调曲)一篇,分为七解:

富贵尊荣,忧患谅独多。富贵尊荣,忧患谅独多。古人所惧,丰屋菇家。人害其上,兽恶网罗。惟有贫贱,可以无他。歌以言之:富贵忧患多。贫贱易居,贵盛难为工。贫贱易居,贵盛难为工。耻佞直言,与祸相逢。变故万端,俾吉作凶。思牵黄犬,其莫之从。以言之::贵盛难为工。劳谦寡悔,忠信可久安。劳谦寡悔,忠信可久安。天道害盈,好胜者残。强梁致灾,多招祸患。欲得安乐,独有无愆。歌以言之,忠信可久安。役神者弊,极欲疾枯。役神者弊,极欲疾枯。颜回短折,不及竞乌。纵体淫恣,莫不早徂。酒色何物,今自不辜。歌以言之:酒色令人枯。绝智弃学,游心于玄默。绝智弃学,游心于玄默。遇过而悔,当不自得。垂钓一壑,所乐一国。被发行歌,和者四塞。歌以言之,游心于玄默。思与王乔,乘云游八极。思与王乔,乘云游八极。凌厉五岳,忽行万亿。授我神药,自生羽翼。呼吸太和,链形易色。歌以言之:思行游八极。徘徊钟山,息驾于层城。徘徊钟山,息驾于层城。上荫花盖,下采若英。受道王母,遂升紫庭。逍遥天衢,千载长生。歌以言之:徘徊于层城。

这是一首完整的歌诗,带有浓重的老庄思想,但愤愤不平之情却溢于言表,每解形式简朴而情感深刻,寥寥数语就写出了一个情境。诗人痛嫉世俗,提出“富贵忧患多”“贵盛难为工”“忠信可久安”和“酒色令人枯”的新颖思想,具有反传统的卓见;又出于愤世嫉俗的情绪,提出了“绝智弃学、游心于玄默”的观点,诗人想脱离这种污浊的社会,便羡慕那种空灵高洁的境界,因而表现出了游仙的幻想。嵇康歌颂清净自由的“逍遥天衢”,正是“托好老庄”,“志在守朴”,表达了他不附流俗的志趣和高尚品质。由于他情高,所以歌诗表现出一种清逸脱俗的情趣;由于他愤世,所以其傲世嫉俗的性格露于纸上。而这首嵇康自己惟一人乐的歌诗正是用其生命所谱成,同时也是对那个黑暗时代的反抗。

在实际生活交往中,嵇康是个很清高的人。他讨厌庸俗的势利小人,也不爱攀附达官贵人。嵇康家在山阳县(今河南修武),那里有一大片竹林,风景优美,陈留的阮籍,河内的山涛,沛国的刘伶,陈留的阮咸,河内的向秀,琅琊的王戎,再加上嵇康,经常在那里聚会游玩,因此人们称他们为“竹林七贤”。“七贤”之外还有一个吕安,家在东平(今山东东平),他跟嵇康也是好朋友,脾气差不多。他们要么不想起谁,一旦想念起来,就要立刻跳上车子,不远千里,连夜赶路前往看望,不肯稍缓片刻。

吕安有一次去看嵇康,正好嵇康出门去了,只有他哥哥嵇喜在家。嵇喜是做大官的,客客气气地招呼他进屋坐,他不肯,只在门上写了一个很大的“凰”(“凤”的繁体字)字就走了。嵇喜心想这风是吉祥之物,以为他是在恭维自己,很高兴。吕安的意思却是认为嵇喜比他弟弟差得远,是个“俗”人。字拆开来就是“凡鸟”二字,他是讽刺嵇喜不过是只平庸的凡俗的鸟。可见“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话不假。

嵇康在鄙视“俗人”的同时,对“高人”则很敬仰。他写有《圣贤高士传》和对这些圣贤高士的《赞》,对历史上的以及传说里的清高的人,如老子、长沮、桀溺、庄周等等总共一百多人,作了热情赞颂,并深受他们思想的影响。但是,在这一百多个“圣贤高士”当中,却不包括封建统治者所尊崇的“圣人”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孔子等,可见在他心目中,不管是什么了不起的伟人,只要他热衷于功名利禄,那就既不是“高士”,也不是“圣贤”。他还特别敬佩一些隐士。太行山里有一个孙登,据说是个活神仙,嵇康就常上他那儿去。拜他为师,并且吃“仙药”。也就是歌诗中第六解所唱的“授我神药,自生羽翼”。

嵇康本是才学很高的人,却总是追求羡慕隐逸的生活,这是与当时黑暗的政治社会分不开的。

三国末期,曹魏政权经历了曹丕、曹睿的二十多年稳定时期后,紧接着就走上了下坡路。曹睿自己没有儿子,在三十五岁病逝之前,把皇位传给了一个不知从哪弄来的孩子,并命两个大臣曹爽、司马懿辅佐他。曹爽是曹睿的同族兄弟,是个公子哥儿,没有什么本事,只知吃喝玩乐。司马懿却是个野心家、阴谋家。不久,司马懿就发动了一场政变,把曹爽杀了,独揽大权。司马懿死后,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掌握大权。他们一方面继续铲除异己,把忠于曹魏皇室的人一个个地除掉,还杀了一个皇帝,换了一个皇帝;另一方面又虚伪地大力提倡什么“礼教”“礼法”,言外之意就是不许别人反对自己。“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氏集团要篡夺曹魏政权,已成为公开的秘密。当时一些正直人士都对司马氏行为感到不满,有人甚至举行了武装反抗,但是在血腥镇压之下,他们不是被杀,就是被压得不敢出头说话。整个社会笼罩着一种恐怖的气氛。嵇康他们虽然才气过人,但是手中没有实力,因此,就对司马氏集团采取消极的不合作态度;他的行动放任随便,本身就是对司马氏所提倡的“礼法”的蔑视。

司马氏集团为了尽快夺得政权,采用高官厚禄,招揽人才,以为己用。当然,这种办法对嵇康是行不通的,甚至不惜断绝友情。

“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逐渐被司马氏集团拉拢了过去,做了吏部尚书,不久又迁任散骑常侍。山涛做了散骑常侍后,出于友情,向司马氏推荐嵇康到朝廷去做官,并写信给嵇康,请他出山。嵇康是个血性男子汉,性格耿直,刚强,就如他常打的铁活一样,一锤子下去叮当响。他得悉山涛投靠了司马氏集团,心中早巳愤懑不已,现在又看到他写来拉自己入伙的信,更是义愤填膺,当即提笔,写了《与山巨源绝交书》,断然与之决交。这封绝交书里列举了九点自己不适于当官的理由。其中有的是夸张的自我解嘲,有的却是在讽刺别人。如在第六点中,他说,我不喜欢俗人,叫我与他们在一起共事,我受不了……这就等于在指朝廷里的人是俗人,恶人。他还说自己常常否定商汤王、周武王,菲薄周公、孔子这些古代圣人,说这事不会被现在的礼法所容忍。这就直接向司马昭挑战了。

司马昭听说此事之后,非常恼怒,但他知道嵇康确实是难得的人才,如若为己所用,将如虎添翼,就压抑胸中的怒火,决定另派他的心腹钟会去说服嵇康,让他出来做官。钟会出身世家大族,当时正当着司隶校尉,即首都治安长官,年纪又很轻,自以为是个才子,盛气凌人。他知道嵇康才学出众,也很想结交他。奉命之后,衣轻裘,乘肥马,带着一批帮闲之人,威风凛凛地向嵇康家走去。当钟会进入嵇康住宅的院子时,嵇康正在大树下打铁,“竹林七贤”之一的向秀在旁边帮忙。钟会摆出贵人架子,站在旁边不动也不吭声,等着嵇康来迎接他。可是嵇康根本不买他的账,看也不看他一看,视若无睹地只管打铁。当时谁都不讲第一句话,只有打铁的叮当声和风箱的忽搭声,场面十分尴尬。钟会满以为嵇康会迎接他,不想竟受到如此冷遇,心中颇为不快,而且这么长时间对他不闻不睬,他心中直冒火,拨转马头就要走。这时嵇康却开了腔:“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语气中充满着高傲。钟会一听嵇康有意奚落他,便带着恼怒的语气回答道:“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说完,就带着随从,怒气冲冲,策马而去!钟会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恨透了嵇康。

这样一来,嵇康就很危险了。钟会先是向司马昭进谗言说嵇康目无朝廷,桀骜不驯。又说:“嵇康这人可了不得,是一条卧龙,千万不能让他飞起来。主公的天下,即将到手,惟有这个人是值得您担心的,嵇康不除,必为后患!”

司马昭得知嵇康拒不听命,顿生杀机。

果然,魏元帝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司马昭借一件事把他杀了。这件事本来与他毫无关系,是他仗义执言才卷进去的,事情是这样的:

他的好友吕安的妻子很漂亮,被他哥哥吕巽奸污了,吕安想控告这个人面兽心的哥哥,就去找嵇康商量。嵇康劝他打消这主意,以免别人说他家不成体统,招至闲言碎语,搞得鸡犬不宁。吕安也就听了嵇康的话,息事宁人地原谅了他哥哥。吕巽却做贼心虚,总觉得一个把柄在弟弟手里,对他大为不利,就恶人先告状,诬告吕安“不孝母亲”。当时司马昭正在标榜“以孝治天下”,所以“不孝”是一条大罪名,于是吕安被抓了起来。吕安不服,就把以前吕巽干的那件丑事揭了出来,并引嵇康为证。

嵇康也自动出来为吕安辩护。事情闹到司马昭那里,他正在考虑如何处理这件事,这时,钟会来了,对司马昭说:“前几年,镇东大将军举兵作乱的时候,嵇康就想作内应。近几年,又和吕安交往甚密,二人言论放肆,诋毁朝政,现在又竟然为吕安不孝辩护,这些行径,历来为帝王所不容,请明正典刑,以淳风化。”司马昭最怕的就是他的篡位大事被人搅了,他听了钟会的一番话,感到有理,就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嵇康及吕安判处斩决。

不管在怎样黑暗的年代,统治者要搞冤狱,总是不得人心的。现在这位大名鼎鼎的学者、文学家、音乐家、书法家,居然要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害,激起了许多人的不满。消息一传出去,立即有三千多名太学生联名上书,向朝廷请愿,要求赦免嵇康,还要请嵇康去当他们的老师。可是司马昭已经铁了心,坚决不允许。虽然群情激愤,结果嵇康、吕安还是被押解到洛阳东市斩首。太学生们涌向刑场,放声痛哭。嵇康却非常镇定自若。他听见许多年轻人喊他“嵇先生”,便微启早已紧闭的双目,悲愤的脸上透出一丝慰藉的笑意。他望了望天空,日影斜照,离午时三刻(古时斩决犯人常在此时刻)还有一段时间,就向前来祭奠他的亲人,要来他平时弹抚的古琴,置于膝上,并向那些围绕着他悲啼的太学生感慨地说:“我从前游洛水,得异人传授《广陵散》曲,它歌颂聂政刺韩王的勇敢精神,弹起来激昂悲壮,至今尚未教给别人。今天,很想传授你们,可天不假时了啊。从此,我一生心爱的《广陵曲》曲就将断绝了,真是可惜!

临死之前,让我弹奏最后一曲。以答谢诸君对我的厚爱!”说罢,他抚动古琴,悲声骤起,动人肺腑,人们莫不痛哭,声震天宇……

嵇康的《广陵散》曲,虽然绝传了,然而他留下的乐府歌诗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千百年来却一直激动着正直之士的心灵!

 
登录表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