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师资培训 论文选登 选准教学“突破口” 提高课堂实效性

选准教学“突破口” 提高课堂实效性

选准教学“突破口” 提高课堂实效性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福建省邵武市实验小学   兰冰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突破口”,指的即是语文阅读材料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也可以说是全文的统领性问题。


找准“突破口”是我们课堂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在教学时我们要因课而异,灵活掌握。教材不同,重点不一,教学的契入点也不同。一个标点,一幅画,一个关键词,一句或一段精彩的话语,都可以是你施教的突破口。但如何选准突破口呢?下面我以人教版教材为例,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选准突破口的有效策略以供同仁们商榷。

一、依据目标为准绳  选准教学突破口

于漪曾指出“每堂课的教学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教学内容应根据教学目的作一番认真的剪裁,要确定重点,突出重点,把握难点,分解疏导”。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教师进行课堂授课的一个重要依据,也是找准阅读教学突破口的关键。

有一位教师教学《搭石》一课,目标是这样设计的:了解家乡的风景,感悟家乡人民的内在之美,学习做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的人。

这节课,老师效仿的是特级教师孙建锋的教学思想,还给学生阅读的主动权,重视学生的个性阅读体验。他选找的突破口是“让学生边读边画出认为文中描写家乡风景之美的词句,并让学生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的简单感受”。但在教学巡视时,老师发现学生多画不出来,只好提醒“美有外在美和内在美”。结果,这节课教学的效果不理想,老师牵着学生走。学生的思维多局限在感受家乡人民如何“谦让”的美德,重在感悟文本的“人文性”而语文的“工具性”得不到落实。这就是在选择教学突破口上出现了偏差。“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是感受搭石的美吗?显然不是。我们上一节课最要紧的不是怎样上,如何让学生学会课文,而是要好好想想,通过这一课的教学,你想让学生在语文知识、阅读能力上有什么长进!”

根据这一点,本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是:通过课文的学习不仅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美德,还应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

以下是《搭石》一文中节选的几句话:“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岸边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了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两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可以看出课文语言质朴,意境隽美,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反映出乡间人民之间的和谐互爱之美。那么教学如何突破呢?

上课伊始,老师可在轻音乐声中叙述引领词,勾勒出一幅乡间恬淡、闲适的画面,以及文章的“主角”──小溪上的搭石;接着紧扣“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让学生初读课文,并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说什么是搭石。通过对比,学生初步感受到了这了不起眼的搭石,给当地人们带来很大的便利。

有了对“搭石”的理解,老师再让学生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出一句写搭石很美 的句子---“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那么想不想一起去欣赏这道风景呢?接下来,老师围绕句子“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进行突破,启发学生默读2-4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相关语句,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师:“搭石”是怎样一道风景呢?

生:我找的是“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师点击课件)

师:这段话你觉得美在哪儿?

生:家乡的人过搭石协调有序。

师: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

生1:就是很有秩序,配合得很好。

师:这是从字面上理解。

生2:就是“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师:你联系上下文理解了。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指一组学生: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咱们合作着读一读。

……

师:没有人踩在别人脚上,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生摇头)其实没有人指挥,但配合得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生:协调有序)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角色始终体现着新课程提出的引导者的角色。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由学生主动完成。那道“协调有序”的风景,在初读之后,可能学生只是基于文本,感觉到乡亲们走得很有秩序,至于是一种怎样的情景他们没有一个真切体会。此时老师适时地引导,加入表演式的朗读,创造出似“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的课堂朗读,呈现“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想像,使孩子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乡亲们过搭石时的和谐之音。

同时老师充分加强了对阅读的学法指导。“这是从字面上理解;你联系上下文理解了;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等等,老师指导学法 “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对如何进行文本理解、阅读有了一定的方法积累。

只有这样先明晰该课的教学目标,才能选准了阅读教学中的突破口,才不至于在教学中偏离目标,被学生牵着鼻子走。

二、突破难点为关键  提高教学实效性

一节阅读课的教学目标,有重点、有难点,只有完成重点、突出难点,才可能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高效。

比如:教学人教版四下《触摸春天》一文。

这篇文章是第五组“对生命的热爱”主题中的第一篇课文。讲的是盲童安静在花香中流连,竟然用手拢住一只花蝴蝶的事,告诉我们应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道理。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会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所表达的情感。教学难点是:怎样引导学生从盲童的角度,体会小女孩安静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因为是第一篇课文,学生没有相关的情感体验,决定了理解的难度,再加之课文中多处含义深刻的句子如“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已的缤纷世界。”等等就更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那么如何选准突破口进行教学呢?我们来看看福州市钱塘小学汤海凤老师在厦门实小执教过的一个突破教学难点的成功案例。

第一:课文重组,长文短教。读准、读通课文后,教师以找出课文像“一条美丽的弧线”这样(含数量词)的词语为突破口,用这些词语说说主要内容,然后重组教材,将课文整理为一首内容简短的诗歌,做到长文短教,有利于学生通过朗读进一步加深理解。

如下节选所示:

安静

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

双手伸向

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花上停着一只花蝴蝶

手指悄然合拢

拢住了那只蝴蝶

真是一个奇迹

这是一个全新的经历

安静的心灵来到了

一个他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

第二,直奔难点,感悟奇迹。要求学生划出安静创造奇迹的句子;反复读奇迹的句子;把读后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例如学生认为“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是奇迹。在学生阐明观点为后即时训练:

当她前面有石头时能……当她遇到岔路时能……

当学生提出“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安静的手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这些句子时,老师即时引导:“一个没么也看不见的盲童,却能做出这些令明眼人惊讶的事,为什么?以此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整天在花香中流连”体会安静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体会安静不仅是用手也用耳用鼻更用心在感触春天,感触生活。

综上所述,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只要明晰教学目标,以达到教学目标为准绳,以突破教学重难点为关键,结合教材的特点就能找到教学的最佳切入点即“突破口”。这样的突破口哪怕是一个标点,一幅画,一个关键词,一句或一段精彩的话语,都能一石激起千层浪,达到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高效。

最后更新 (2011-06-27 10:31)

 
登录表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