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师资培训 论文选登 引自主探究 扬创新风帆

引自主探究 扬创新风帆

 

引自主探究 扬创新风帆

  

福建省邵武市实验小学   黄新凯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苏霍姆林斯基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作为语文老师,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并扬起学生创新的风帆,以达到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本文就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可行性观点,以示商榷。

一、情境诱发,营造创新氛围

    一个人的创造才能和个性的形成,一方面靠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受外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没有情感的保障,最佳的学习不可能发生。因此,教师要用各种形式创设情境,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刨根究底的欲望。只有提供和谐的学习情境,才能为探究、创新提供一个适宜的气候和土壤。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不同的课可采用不同的方法:

1、运用课件,创造情境

如学习《瀑布》一课,可播放配乐朗诵诗《瀑布》的录像带,让学生在悦耳的音乐声中,观看多彩多姿的画面,聆听声情并茂的朗读,使学生在美妙音乐、精美画面的气氛渲染中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再如教学《草原》,为了给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广阔的空间,我先借助录音、投影等创设课文情景,让学生深切地感悟与体味草原的美景,就在这时我提出一个问题:你能写一首诗来赞美草原的美景吗?顿时每个学习小组里都发出热烈的讨论声,有些同学已开始吟诗了,然后经过全班交流,还发现不少好诗句,如:“片片云、淡淡风、青青草!”“鸟儿唱、鱼儿游、马儿跑!”等。由此看来,在激发了兴趣且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每位孩子都是诗人,每位孩子都是天才,我和全班同学对精彩的诗句及时给予喝彩,使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获得了成功的满足,还开通了创新思维的渠道,增强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角色替换,进入情境

有的课文,可以创设角色替换的情境,达到将学生带入课文情境的目的。如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可引导学生边看配有课文插图、播放嘈杂音效的课件,边练习角色朗读哈尔威船长“在一片嘈杂声中,询问轮船受损情况”的对话内容。在课堂上演绎着英雄船长那简短有力的对话。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原本微笑着读对话的学生早已神色凝重。孩子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眼前。如此想像画面,角色替换,使学生仿佛进入画中世界,入境生情,增强了自主探究,创新意识的培养。

3、形式多样,创设情境

针对不同的课文,可采取不同的创设情境方式:说明文如《太阳》、《鲸》可以采用“科学发布会”、“知识竞赛”、“故事会”等创设自主的学习情境;童话故事如《小白兔与小灰兔》《要下雨了》等到可以分角色进行表演,使学生在表演中自由发挥,不受约束,形成新的思维。

二、质疑探究,激发创新意识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常常质疑会激起思维的不平衡状态,以求新的平衡。从而促使学生敏捷地、主动地、灵活地、独创性地思考,发展创造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语文教学中,除了教师要巧设问题,注意诱导和点拨以外,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这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第一步。在不断生疑、不断发问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便会产生新颖、独到的见解。

   1、着眼于题目

    如学习《触摸春天》,由题目引疑: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学生思考后纷纷提出问题:谁触摸春天?一般说感受春天,为什么这里说触摸春天?课题隐含着怎样的意思?层层疑问,激发了学生思维,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在质疑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2、从内容入手

质疑可以在内容的理解中进行。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质疑:围绕文中重复出现的句子质疑,如《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中三次出现的“这究竟是为什么?”;从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质疑,如《灰雀》中,当列宁问小男孩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小男孩说“没看见”后来为什么又说“它还活着?”

   3、鼓励求异思维

   语文教材有着丰富的内涵,答案并非一个。我们要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思维,要鼓励学生启迪思维,换角度、多方位去探索、去追寻与众不同的但又合情合理的答案。例如:教学《羚羊木雕》一课时,当讲到如何解决我和父母之间的磨擦时,我利用这一契机,先让学生设想,该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一过程的设计符合学生的特点,一下子激发了学生思考的热情,学生思维活跃,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学生的答案角度不同,可能是幼稚的、片面的,但是他们凭自己的知识基础、智慧力量探究到的结果。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不能一锤定音,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只要言之有理,就要予以肯定。在最后,我又提出用什么方法解决我和好朋友万芳之间的误会这个问题,让学生课外时间思考、讨论,并以文字的形式写下来,在下堂课发言。

再如:我在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时说:“哈尔威船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纷纷回答:“哈尔威船长是一个临危不惧的人。”“哈尔威船长危难时刻舍已救人。”“哈尔威船长沉着机智、指挥有方。”正当大家为船长的崇高品质而敬佩时,一位学生举手发言:“我认为,哈尔威船长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因为作为一名船长,他撞船了,这是责任事故。”我立即肯定了这位学生善于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的精神,然后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感悟人物形象。学生自读课文后畅所欲言,气氛异常活跃。有的学生说:“文章一开始就说:‘哈尔威船长站在舰桥上,小心翼翼地驾驶着。’可以说哈尔威船长驾驶得很认真。”有的学生说:“撞船的责任在‘玛丽’号,因为‘玛丽’号行驶速度非常快,负载又特别大。”有的学生说:“应当说,作为船长,他是尽到了自己的职责的。因为,在关键的时刻,他没有逃避,他积极地组织救援工作,并且使救援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使船上的60个人在短短的20分钟内全部救出,并且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经过热烈讨论,师生达到共识:哈尔威船长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关心着船上每一个生命,他沉着机智,舍已救人、忠于职守的崇高形象,永远留在人们的心里。

在语文教材中,有的内容看似平淡无奇,没有多大的趣味和吸引力,但都蕴含着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只要我们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敢于从教材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无论是课文的题目、开头还是结尾;无论是课文的内容、文中插图、标点符号、空白之处,还是篇章的结构、写作方法,都有质疑之处。这样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变被动式吸收为主动式探究,使学生的质疑由浅层次向深层次发展,增强了创新意识的培养,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设空间,发展创新思维

    学生是有个性的认识、实践和自我发展的主体。在学习上,教师不应一味地要求学生循规蹈矩,而应该给学生多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把“问”的权力交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并注意引导学生在这些过程中敢于打破思维定势,激励学生主动探索,正确面对挫折,善于借助想象进行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也就是说,在引导学生认识事物时,既要他们知道“从来如此”,又要让他们善于动脑思考,打破常规,就可能有新颖独到的发现和收获。

1、想象补白

    如教学《穷人》,文中对桑娜抱回西蒙的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理作了细致描写,运用了七个省略号,在此处可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艺术的再创造,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去揭示这个“空白”(省略号)的蕴含。

2、故事补充

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让学生想像圆明园当时的样子,并把它画出来;讲故事补充圆明园被毁的情景。

3、扩写、改写、续编练习

    通过练习让学生充分联想创造。如《再见了,亲人》扩写小金花妈妈牺牲的过程,大娘救伤员的故事;《小摄影师》一文,让学生续编故事,想一想以后可能会发生什么时候事情;寓言故事《拔苗助长》,引导学生改写,如果那个人不拔苗,怎样才能使禾苗长得快,长得高。

     再造想像的引导,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其主动探究而且训练了思维的灵活性,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拓展延伸,培养创新习惯

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广博的知识背景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但是,课内的知识是有限的,应向课外延伸。新大纲提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因此,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为学生的创造力提供坚实的土壤。

1、阅读拓展

可根据单元训练重点选择相应的课外读物阅读,积累知识,提供创造源泉。如学了《十里长街送总理》,推荐《一代伟人周恩来》,搜集周总理的故事;学了《触摸春天》推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还可以选择一些天文、地理、海洋知识的书籍指导学生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

2、活动拓展

喜欢搞活动,想搞活动这是孩子们的天性。教师应经常开展他们喜欢的活动。如朗读比赛、演讲会、答辩会,结合课文设计的游戏及小制作,小记者等到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来设计、组织、管理、总结,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锻炼他们敢想、敢说、敢做的创新精神。通过活动,学生不仅获得终生受用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创新的本领,还能养成积极主动创新的好习惯。

3、影视拓展

通过多种媒体,拓展知识。如电影、电视、网络等,如学完《冀中的地道战》,可介绍学生看影视片《地道战》;学了《鲸》可让学生看《海底世界》,了解海洋生物等。

总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体验性学习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扬起了风帆,为学生的蓬勃成长开垦了一片沃土,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将发挥独特的作用,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实践。

 
登录表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