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师资培训 论文选登 “自改”——为有源头“活水”来!

“自改”——为有源头“活水”来!

 

“自改”——为有源头“活水”来!

……谈促进学生习作的动力之源

 

  

 

 

    

 

“自改”——为有源头“活水”来!

……谈促进学生习作的动力之源

 

“给学生批改作文,目的在于使他们达到自己能够批改的地步,自己能够批改了,无论写什么就比较稳当了。”(叶圣陶)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阶段目标提出,从小学三年级起就要求学生“学习修改习作”、“要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意见,以分享感受。”以上见解足可见培养学生自个修改作文的能力在作文教学中占具极其重要的地位。“问渠哪得清如许”,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意识,以提高自改习作的能力来达到学生主动创作,乐于写作的目的?

一、给予自改的权利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自改的权利正是这一精神的体现。我们中年级组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特意设置了一张自改卡片(附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作文的情况,在教师的引导下,评点自己习作的优缺点,并抄出自认为最精彩的语句。给学生以自主的权利,调动了学生修改的热情。

二、调控自改的策略

策略即方法。正确的方法是通往胜利的桥梁。课标也强调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要让学生掌握自改作文的方法,才能使学生顺利地学会作文、爱写作文。这就要求教学的组织者,加强调控,促使“自改”顺利进行,使之成为写作的动力之源。

1、读---感知修改的真谛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以看出,只有通过充分地读,读进去了,读明白了,学生才能有所“感”有所“悟”,才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在阅读教学中是如此,在作文教学中也是如此。

①、读习作要求

习作要求既是学生习作时的指路灯,也是学生修改习作的参照物,当学生完成以作之后,再次读习作要求,对于原来习作时遇到的困惑,就会产生一种恍然大悟之感。这时,再让学生修改习作,就能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

②、读本组例文

例文是习作的范文,通过再次的读例文,学生能够更好地领会习作的要求,在例文与习作的对比中学会评判的方法。如人教版四年级第五单元习作要求写介绍我国“世界双遗”导游词。在口语交际介绍时,学生条理不清。当再读本组课文《颐和园》后,通过对比,学生即明白“移步换景”的介绍方法。

③、读自己的习作

这是对自己第一次情感表达的回忆与细嚼。在习作教学过程中,我逐步让学生养成自读的习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是否漏字。再让学生互读,通过互读,检查习作表达是否明确,是否能吸引人。

2、改---激发内驱力

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中,这需要特别强烈。”教学时把“改”的权利交给学生,正是投其所好,符合儿童好表现的心理特征,也是课标中所提倡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①、制定修改标准。

标准的制定要以新课标为依据,师生共同探讨确定。我们的做法是:

首先要通,即语言表达上要朴实简明,语句通顺流畅,辞切意达,富有情趣;

其次要达,即剪裁要得当,言到意到,内容具体;

最后要,即文章表达的形式要力求活泼,要抒发真情实感。由于个体认知水平、评改不同,因而标准的制定要因人而异,体现层次性,不必苛求所有学生的习作都具备以上三方面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兴趣和欲望。

②、自主修改习作

布卢姆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通过教学使学生发生行为变化的期望,这种行为指“在教学后必须做以前不能做的事情”。自主修改习作,它运用这一理论,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自主寻找习作的缺陷,在自我矫正中达到全面达标的目的。这一层次主要分两步完成。

第一步,自改。以学生自己对照自己所定下的标准,独立思索,自己动手修改,旨在让学生不断积累修改“经验”,形成自主改作文的意识和能力。

第二步,互改。让学生依据标准,大胆进行评议、争鸣、赏识,鼓励学生各抒已见,敢于独树一帜,进行修改,行“小老师”职责。让学生的思维在交流中碰撞出创造的火花。让每个学生的评改能力在互动中得到提高。

3、品---体会成功的乐趣

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品”的这一策略,其目的是引导学生体验作文的乐趣,体会成功的快乐,认识成功的“决窍”。从而进一步激起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品”这一过程,教师应摈弃以往直接给学生打分定级的做法,改变过去习作只用一次评讲的方法。一篇习作在第三次与学生见面时,要求以学生先自悟评品,自己为自己的习作写评语。再记录本次习作中的好词、好句或精彩片段。

①、下评语。这里指自读修改后的作文,对照自己定下的作文标准,自品自赏后自已写评语。如一位学生到杭州西湖旅游回来,写了一篇荡舟西湖的作文。在自评中他这样写到:划小船时原来用“划”字,改文时用“滑”字,后来想西湖水平如镜,两岸风光秀丽,用“滑”字更能写出水面的平静,衬托出人们坐在船上慢慢观赏的悠雅。虽然是一字之评,却也评出了用词的妙处,评出了词中所蕴含的情感。

②、录词句。这是修改习作的最后一个环节。其目的除了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外,更重要的是积累作文的材料,为下次的目标积存能源。如一位学生在修改作品《我喜爱的……》时,他下的评语是:我的文章描写荷花生动有趣,把荷花的不同姿态刻画得栩栩如生。并把优美词句抄录在校自改卡片上。

(附卡片格式)

时间

 

姓名

 

题目

 

自品自赏:

最喜欢的好词、好句:(依内容确定行数)

喜欢的原因:

三、养成自改习惯

习惯是长时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是一种意志品格。自改习惯一旦形成,有利于学生自觉地运用学到的自改方法不断发现自己作文缺点与优点,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作文,在修改中碰撞创新的火花。它是学生学会作文,取之不竭的“能源”,是最持久的动力。教学时,我常用以下几种方法为学生增加动力燃料。

1、加分刺激法。

根据修改后的作文,教师从某个突出的闪光点加分,如修改的态度,修改前后作文的质量对比,所取得的进步等。这样起导向和强调作用。

2、评奖激励法。

要求学生在课外把修改后的文章在同学之间交流,然后,按每月二次进行阶段性评奖,并给予适当的奖品,颁发获奖证书。这样激励学生乐于修改。

3、作品展示法。

为使得奖的作文有交流的空间,我们班级创设了专刊,把获奖作文打印装订成本,让学生的劳动成果有展示的机会;并结合学校校刊《短笛》推荐刊登优秀作品。从而让他们享受成功的乐趣,促使学生修改作文的“能源”经久不衰。

总之,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在教师的精心策划下,让学生在自改中感到修改的价值,感到自身的智慧与力量,从而产生自改的动力;在自改动力的驱使下,又促发学生创新作文的火花,使之成为学生创作的动力之源。

最后更新 (2011-08-29 09:28)

 
登录表单